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學術交流會

——化工與功能材料研究團隊

發布時間:2023-07-01 發布者: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 浏覽次數: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研究生學術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科研學術氛圍,激發研究生科研創新潛力和活力,由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化工學院化工與功能材料研究團隊主辦的學術交流會于2023年6月30日星期五上午在鋼鐵樓1001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交流會特邀五位國内外優秀專家學者作專題學術報告,會議交流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質基功能碳材料等多個領域,會議由化工與功能材料研究團隊負責人張春桃教授主持。

報告題目(1):Now is the time to Pay Back --- Biochar is a way

報告人:Charles Q. Jia教授 University of Toronto

報告人簡介:

賈強(Charles Q. Jia),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倫多大學終身教授,1994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4 - 1996年多倫多大學NSERC博士後,199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創立了綠色技術實驗室,其研究領域涉及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及空氣淨化技術,新能源材料,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曆任加拿大化工學會主席,加拿大化學協會董事,加拿大工程協會理事。曾擔任2018年第29屆美洲化學工程大會和第68屆加拿大化學工程大會的會議主席。已在包括Carbo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在内的國際學術刊物發表SCI論文多篇,出版多本專著,獲得多項專利技術。


報告題目(2):生物質基三維類石墨烯超級電容炭材料

報告人:霍開富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

報告人簡介:

霍開富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際先進材料協會會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和武漢市“黃鶴英才”,以第一完成人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等獎勵。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湖北省技術創新重大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創新群體等科研項目10餘項。在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60餘篇,他引1200餘次;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報告題目(3):木質生物質基低碳功能材料

報告人:陳朝吉教授 武漢大學

報告人簡介:

陳朝吉,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2015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2016-2021年于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從事生物質材料(木材、竹材、纖維素、甲殼素等)的多尺度結構設計、功能化及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緻力于以天然材料解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材料-能源-環境問題。在Nature、Scie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Sustainability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總引用22,000餘次,H因子81。


報告題目(4):碳基複合材料設計及其吸附/電吸附分離鈾性能

報告人:周利民教授 東華理工大學

報告人簡介:

周利民,東華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訪問學者(2011.06-2012.06)及俄羅斯國家鐳研究院訪問學者(2018),中國環境放射化學核化學與環境放射化學分會委員。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連續多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Frontier編委,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功能材料、電吸附/吸附及生物質利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級項目多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項,發表SCI/EI論文6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報告題目(5):藥物晶體複合物中的短強氫鍵及譜學指紋

報告人:張海祿研究員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

報告人簡介:

張海祿,博士,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磁共振波譜與影像研究室負責人。現任中國晶體學會藥物晶體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核磁共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波譜學雜志責任編委,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編委,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主要從事藥物固态化學、納米-生物界面磁共振物理研究工作。




此次報告交流會議秉承開放性、學術性的宗旨,營造寬松和諧的學術氛圍,充分發揮學術交流對我院研究生學術創新的激發作用。

上一條:化工學院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部署會 下一條:化工學院:不忘初心永記來時路 勇擔使命再出發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