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嚴紅烨博士團隊與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朱成周課題組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發表題為“HCP-to-FCC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Ruthenium Nanocrystals Selectively Activate Hydrogen Peroxide for Boosting Peroxidase-like Activity”的高水平論文(DOI: 10.1021/acsnano.4c14346),該研究通過钌納米晶的穩态HCP相到亞穩态FCC相變,實現了對H2O2的選擇性活化,特異性增強了钌納米晶的類過氧化物酶活性,為钌基納米材料在生物傳感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校碩士研究生丁習林,通訊作者為嚴紅烨,我校為論文第一單位。

钌(Ru)作為一種低成本、高穩定性的貴金屬,近年來在催化領域備受關注。然而,由于其對H2O2和O2的活化作用,Ru納米晶在催化過程中常同時表現出類過氧化物酶和類氧化酶活性,這可能導緻其在比色傳感應用中出現假陽性信号,限制了其在生物傳感中的廣泛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嚴紅烨博士團隊通過濕化學法和後蝕刻,成功合成了具有亞穩面心立方(fcc)相的高活性Ru納米晶和具有穩态六方最密堆積(hcp)相的Ru納米晶,并系統研究了其催化性能。
研究結果表明,Ru納米晶從hcp到fcc的相變顯著增強了其類過氧化物酶活性,而類氧化酶活性幾乎沒有提高,反而有所減弱。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團隊進一步揭示了Ru通過相變增強活性和特異性的原因,即Ru從hcp到fcc的相變促進了其對底物H2O2的吸附和活化,降低了對底物O2的活化,同時降低了反應決速步的能壘。最終基于有機磷農藥(OP)對Ru納米晶活性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基于Ru的比色傳感器來檢測OP。與hcp相Ru基傳感器相比,fcc相Ru基傳感器的檢測範圍更寬,檢出限更低。
該研究不僅為Ru納米晶的相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促進了Ru基比色傳感器在生物傳感領域的實際應用。
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