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芯妍,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副教授。近五年,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入選湖北省教育廳“楚天學子”人才項目以及武漢市“武漢英才”優秀青年人才項目,獲批湖北省教育廳2023年度“世界著名科學家來鄂講學計劃”項目和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項目1項。專注于離子液體、氣體分離、化工熱力學、過程系統工程方向的研究。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訊在發表化工、能源領域等國内外同行認可的期刊發表論文19篇,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化工、能源等國内外同行認可期刊(AIChE J (化工頂刊),Chem. Eng. Sci.(化工三大刊),Sep. Purif. Technol.等)上發表論文13篇,單篇最高他引80餘次。
專注領域,事半功倍
劉芯妍老師早年間在丹麥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聯合培養下獲得了博士學位,後負責主持國家自然青年基金項目——離子液體複配溶劑法煙道氣碳捕集多尺度建模和協同強化機制研究。劉老師在該項目中研究的主要領域是化工熱力學建模與過程系統工程。作為一類基礎研究領域,化工熱力學的研究對本科生來說會比較抽象和枯燥,但化工熱力學的基礎數據對于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都至關重要。因此,劉老師注重于在充分利用有限基礎數據的前提下建立可靠的預測效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驗獨特,方向新穎
劉芯妍老師的留學經曆使她受益頗深。大大小小的國際會議,學校内部組織的項目讨論會,頻繁的會議報告以及諸多與同行學者進行交流的機會,這些都讓劉老師對化工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她認識到,化工領域的人才在具備完備知識的同時要學會全面思考、系統總結,同時要有創新意識,從舊的實踐工作中探索新的解決思路。比如近年來AI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使用。劉老師指出,利用AI技術進行化工熱力學建模以及結合過程系統工程開發新工藝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這定會給化工帶來高效便捷的新技術。
專業教學,融會貫通
作為化工專業核心基礎課《化工原理》的授課教師,劉老師教學上認真負責,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内容廣泛而深刻,教學目标明确,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化工原理》課程的任務是研究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設備的構造及工藝尺寸的計算或設備選型。因此在課堂上,劉老師要求學生們掌握典型的加工過程及其主要設備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知識的熟練應用及其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有關單元操作各種問題的能力,以适應生産的需要。因此,劉老師注重對包括化工生産路徑、主要設備尺寸、産品質量、生産能力與效率、設備投資及成本、能耗、環境影響等在内的全系統多尺度優化思維的培養,從而從新技術開發方面培養學生的全局觀。
在傳授知識時,劉芯妍老師常常對不同單元的操作進行融會貫通、類比傳授,即三傳中的傳質、傳熱、動量傳遞都是可以相互聯系的。比如傳熱推動力是溫度,傳質推動力是濃度。傳熱和傳質總量都可以寫成推動力除以阻力的形式等等。她鼓勵學生在學習新章節的時候要與已學章節進行聯想,以此更牢固的掌握所有的知識。
劉芯妍老師的寄語
專業學習方面,希望同學們要保持對化工專業的興趣,化工雖然不同與計算機、信息等新興專業,屬于老牌專業,但其發展前景不可小觑。現在很多學校有智聯化工微專業,展示了化工與計算機專業結合的應用,我們學院也計劃開設此類微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化工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具備計算機的專業素養,從而使化工領域新技術的開發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因此,同學們應該認真對待每門專業課,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成為化工領域的優秀人才。